close
編按:『如何讓台灣的美學觀點與文化,
能夠從符合菁英美感標準的奢華,「開放」至美感的平民化也逐漸發芽,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2007/8
GQ雜誌的總編輯杜祖業在他八月號的專欄中提到,日本名設計師深澤直人和原研哉指出他們對於台灣的印象就是:『與日本很像。』
簡單的幾句,卻點出了台灣文化的根本問題”深度不足”,雖然經過了日本50年、國民黨40年,以及藍營貴族從中國帶來的Hi End生活風格,卻仍然無法與台灣本地真正的水火相融。久而久之,檳榔西施、電子花車與脫衣舞,變成一個深具台灣氣息的文化產物,但如何在通俗而不粗鄙上拿捏,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同我的哈佛朋友比娜今天提到的,台灣的文化,從一元轉向多元,究竟現在應該更加多元的花團錦簇,還是應該漸漸歸回於一元,以期待再次的崩解而成為多元,就是一個還未解答的問題。
這與我上星期寫給「若水公司」的信中,所提到的夢想一樣,我還是認為,最主要的問題,不見得是多元或一元,而是如何讓台灣的美學觀點與文化,能夠從符合菁英美感標準的奢華,「開放」至美感的平民化也逐漸發芽,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