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按:『就可說是集體公民意識的增長,
而每個心中有些想法產生的參與者,也成了另外一位藝術家。』
----------------------------------
有時候,去參加一些活動,比如說最近的粉樂町,又或者是些展覽,我常發現,現場來了很多小朋友(或者該說是年輕人),這些青年人未必對於這個事情有興趣,未必對於這個議題有了解,只是被"鼓動"(姑且先用這個字眼),這樣的鼓動,可能來自於同儕,也可能來自於媒體,或者,只是發現大家都在討論。
為什麼我會發現?是因為當我嘗試著整個投入時,我發現很多的他們,有點走馬看花,只是沾一下(就像我們嘗試醬油的甜味或鹹味),而不是真正的細細的去體會這一切,我就會有些感嘆,但卻又有點歡喜。感嘆的是「盲從」,這樣的盲從有時候代表著這個社會的某種悲哀,以及青年人找不到自我的現實;但歡喜的卻是,這樣的鼓動與盲從,是來參與藝文活動,又看似這個社會的某種提升,雖然也可能是被消費文化所鼓動著。
但這個時候的我,卻又不經有這樣的想法,慢慢的在心中滋生。在我看這些年輕人的參與,在心中暗自滴咕這些人的同時,我觀察的這些人,是否也在觀察著我,而心中產生同樣的滴咕,或是有其他的想法,在這個我在觀察人也同時被觀察的過程中,產生的意義,以及在這個互相詮釋的過程,或許反而成為藝術家所想要營造的意境,是一種行動式的藝術參與。而在某個層度來說,假若每個人的心中確實能產生某些想法,就可說是集體公民意識的增長,而每個心中有些想法產生的參與者,也成了另外一位藝術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