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統獨戰爭,也慢慢內化成文化戰爭的形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處默默上演,
                                                       兩個政黨也各自以文化的力量,來爭取統獨立場上的最多人支持。』



  在歐洲許多施行兩黨政治的國家中,通常是左派與右派兩個政治光譜兩端的信仰來區分政黨,並也藉此差異吸引屬於各自立場的支持者,分別提出不同走向的政策與路線;而在同樣施行兩黨制的美國,則被認為其最大的差異,是來自於越來越嚴重的文化戰爭,就像共和黨的支持者,多半是支持小政府大市場的自由經濟信奉者,且多半具有虔誠的信仰、並反對同性戀通婚、強烈反對墮胎;反之,那些支持墮胎合法化、同性戀者通婚,並信奉環保經濟學,支持大政府小市場等多元文化價值者,則多半是自由派的民主黨員。

  台灣的政治圈也被認為是屬於兩黨政治,但台灣的兩個政黨,其主要的差別,則是來自於嚴重的國家認同與統獨問題,兩個皆有執政經驗的政黨,分別站在意識形態的兩端,除了政策走向與路線的差異,更像是兩個不同國家的支持者,一個夢想與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另一個則強烈支持台灣的主權獨立,隨著2000年至今的兩次政黨輪替,台灣的統獨戰爭,也慢慢內化成文化戰爭的形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處默默上演,兩個政黨也各自以文化的力量,來爭取統獨立場上的最多人支持。

  公元2000年以前的台灣島,執政的國民黨將所代表的『大中國色彩』與『眷村文化』化成了當代的主流,當我們轉開電視頻道,會發現那時的節目內容,無論是主持人、綜藝或者是戲劇節目,其所具有的符號及元素,大多環繞著中國大陸的地大物博,以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像是「我們中國人啊!」、「打開中國電視史」等等的符號與台詞,更是當時平凡不過的內容,那時人們大多以中國人自稱,講話則使用最字正腔圓的北京話,眷村與新住民(外省人)的故事是當時戲劇背景的常客;但到了公元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這樣的習慣與用語,也自然地隨著民進黨執政有所改變,其所代表的『台灣意識』、『住民文化』與『多元色彩』成了主流,電視上突然出現了許多以台語為母語的節目,而許多節目的主題與劇情,也大多選擇發生在台灣歷史上的故事做為內容,另外像是「台客文化」也從次文化成了主流,並且流竄在各類型的節目之中,而更多人也開始自覺,原來『台灣人』比『中國人』更適合用來稱呼我們自己。

  文化影響了人民的想法,也改變了投票行為。大眾媒體等傳播媒介,在傳統上本來就被認為是政治上進行文化宣傳(propaganda)活動時,經常所使用的工具,而在法西斯主義盛行的國家,這樣的情況則更是明顯;時至2009年的今天,在這塊以民主多元自許的台灣島上,那些過往所主流的『中國思想』與『眷村文化』,則又悄悄得再度現身,出現在媒體、戲劇、藝文活動,以及我們的生活之中,也成為當代媒體與文化詮釋的主流,而這樣的意識形態,更逐漸地影響民意走向、國家政策,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該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優先選擇 FranKC 的頭像
    優先選擇 FranKC

    優先選擇聽什麼? 陳宥亘 FrANKC

    優先選擇 Fran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