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男很不甘寂寞...他們通常會很快找到下一個女友..當然也不乏一些只是排遣寂寞的(他們需要時間才能確認自己到底愛不愛對方)
- Mar 16 Wed 2005 01:52
收錄對於天秤的描述 (2)
- Mar 12 Sat 2005 21:26
又進入"門心"的輪迴中..
又進入"門心"的輪迴中..
『我的好朋友小瑋,他說我有一種週期,就像女人每28天有種週期,
他說我也有..我每過一段日子,總會嫌「無聊」,總會叫「生活無趣」,
- Mar 11 Fri 2005 01:10
『狂飆的世代--台灣學運』第九集?
- Mar 10 Thu 2005 03:14
感情是文學?是數學?是顏色學?
感情..只是感情..
感動的情愫
感人的親情
- Mar 10 Thu 2005 03:00
【轉貼】我不是我的我
我先說明,本人並非廣義或狹義的台獨支持者,但是對於此篇文章,
清晰的邏輯架構,與立論的正確性,確是深深的叫好,故特轉貼此文章。
轉錄自ETTODAY網站
- Mar 09 Wed 2005 00:01
是因為銘傳的教育方式造成嗎?
總覺得銘傳的教育方式,對於學生不是這麼樣的適當,承襲著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針,而缺少了培養學生批判式的觀點,以及更多更廣泛的視野與思考,導致學生養成一種服從式的習性與態度,(難怪在以往這麼適合到企業界為老闆們服務),這與大學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也與這是各校的教育方針不同所致。
但若以最近發生的『外掛選課事件』來討論,在這樣的事件發展中,學生大多卻也只能默默的接受處分,以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面對,縱使在這個案例中,校方其實有許多的缺失與不當之處理方式,但真的願意站出來與學校做更多的溝通協調者,或是串聯與抗議者,確仍是絕對的少數,而就筆者的同班同學所發生的另一案例來說,由於院方與校方的宣導錯誤,導致應屆畢業生的學分選擇不足,面臨無法順利畢業,在這樣的情形下,學校本應主動協助學生解決事情,但本校卻還要處罰學生勞動服務。
此外或許填鴨教育使然,也使本校學生對於公共事務,大多處於冷漠之態度(又或是大環境使然),再加上本校學生自治體系中,並沒有學生議會,而全校性的班代大會又甚少召開,更讓學生自治運動缺少了有力的監督,學生對學校以及自身的權益事務也沒有更有力的傳達機制,舉個例來說:
- Mar 05 Sat 2005 02:17
【轉貼】造反無罪,革命有理!
‧造反無罪,革命有理! | |
文/小毛頭
在談這個主題之前,我要先說一個故事,其實也不是故事,是有一次跟一個學運前輩聊天,他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讀左派了,他之前跟一個研究生談馬克思,那個研究生問他什麼是有產階級,他解釋說擁有生產工具的人叫有產階級,然後那個研究生問他,那理髮師有理髮工具,算不算有產階級?說完我們兩個同時大笑,但他跟我說,如果將來的學運或社會運動要給這樣的人來搞,他真的沒辦法想像是什麼情形。 |
- Mar 05 Sat 2005 02:04
【轉貼】CHE GUEVARA,一切是在摩托車掛點之後
CHE GUEVARA,一切是在摩托車掛點之後
看了近日在台灣也上了院線的電影《摩托車日記》,電影的序事是以古巴革命領導者之一格瓦拉年輕時的日記為本,不出所料地,和文字一樣青春熱血,當然,導演還把那本日記拍得更煽情與戲劇化,與其當成紀錄片,不如當成劇情片看待。當然,就算導演不這麼處理,影像有時與文字的效果還是不同,例如片中穿插的人民圖像,像一幅幅張力十足的黑白照片,無言卻有力道地強迫觀者逼視底層的人民,這種影像的感染力,比起文字應是震撼許多。倒有一點我覺得有趣,是電影最後,兩個主角在機場話別時,跨越時空偷渡了一句CHE,根據資料,這個綽號是幾年後搞古巴革命前才有的,是故意不小心還是有什麼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但,我其實不是要談這部電影拍得如何,或是這本日記有多青春熱血,倒想以我僅知道的一些事,提供一個觀看本片(或本書)及看了些討論與推薦的觀後感。
- Mar 05 Sat 2005 01:46
【轉貼】(影片介紹)《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
《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
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出生於阿根廷,一度行醫,1959年與卡斯楚完成了古巴革命,游 擊戰爭是他的書名也是他在那樣的年代底給自己的繩準。關於格瓦拉的較為詳細生平,可參考 http://www.china-tide.org.tw/music/guevara/che.htm
- Mar 05 Sat 2005 00:41
【轉貼】矩陣管理與矩陣組織
作者/杜書伍(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矩陣管理在組織中的運用就愈加普遍,可以說,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組織都屬於矩陣組織,組織中的成員都至少受到來自兩個向度的管制。只不過,一般人都過度僵化於傳統樹枝狀的組織結構,認為一名部屬必定只受一名主管的直接管轄,因而對矩陣管理與矩陣組織無法適應,衍生出管理上的問題。
採取矩陣管理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專業化的考量。組織中任何一位成員均非全能,僅能在某些領域中,相對地比其他成員更為專業些,透過組織的設計來強化管理,讓不同領域中相對專業的成員彼此互補,以充分發揮每個人不同的專長,避開各自的弱點,進而讓組織的整體運作效能達到相對最佳化。
- Mar 04 Fri 2005 01:04
法克的星座教室(1)
坊間的星座書籍眾多..不過都不是來自法國的星座書..也不是由姓"法"或是叫做法蘭克的人寫低..
故在這種極為不合理的狀況下..我只好來為大家分享自己遇到各星座的故事..以及認知...
所以不是真正的星座書啦...也是我的故事書或日記書..呵呵...不過假如或許我的"認為"...不被你認同...
- Mar 02 Wed 2005 01:10
人生的兩條路..
人生的兩條路..
常常人生會走到一個路口...走到一個抉擇...
指南針無法告訴你哪邊是正確的方向..地圖不能讓你了解會遇到什麼..
- Feb 28 Mon 2005 02:00
【轉貼】切 格瓦拉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切 格瓦拉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羅薩裏奧市一個資本家兼莊園主家庭。他是家中的長子。1941年,格瓦拉進人中學學習,文學和體育是他最喜愛的兩門課。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決心用醫道造福人類。爲了實現自己的志向,在大學期間,格瓦拉利用節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爲了取得研究麻風病和熱帶病的第一手資料,格瓦拉騎自行車和徒步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親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貧苦生活,加深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
- Feb 28 Mon 2005 01:58
【轉貼】逍遙騎士 切.格瓦拉新形象
逍遙騎士 切.格瓦拉新形象
2004.05.27 中國時報
王嘉源/本報系專用紐約時報特稿
切.格瓦拉普遍被世人視為一名革命分子;有些人認為他是個英雄式、耶穌基督式殉道者,有些人認為他是一套實驗失敗之意識形態的化身,對另外有些人而言,他則只不過是T恤上的商業化人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