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青年公民參與協會 創會會長 陳宥亘

  今天王建民事件延燒,導致大部分的新聞被排擠,早上在電腦前面搜尋著,赫然發現,選舉結束至今也三個多月了,去年莫名地寫了篇文章《如果K5+是一個世代,那K5是什麼?》,當然我這種小人物,殷瑋沒有理會我,但不小心被電子報記者轉述出去;事實上我對於殷偉沒有什麼意見,相對地反而覺得他應該是個優秀的青年,只是跟我們不同陣營,然後他可能走得比較順遂,家境可能也比較好,所以才可以唸名校,還可以出國念書。

  從去年六月寫了這篇文章至今,不知不覺也快一年了,K5果然如我所想,只是一個選舉一時的名詞(真的是一時),K5+果然也是種貼金,根本談不上世代,或是長期的團體,當初的批評,只是因為選戰的對決,也是對於國民黨青年缺乏的自我意識思考,只能當作樣板來騙取選票,而感到可惜與可悲,枉費了那樣的舞台與機會,或許「指著別人的時候應該先檢討自己,檢討民進黨內的青年增補與培訓制度(答案是無),但我更在乎的是外界是否能清楚兩黨間的差別,在這樣民不聊生、萬物齊漲的時候,其實需要更多的人來關心與行動,而不是只是被動的承受。

  話說回來,藍營的青年增補主要是由1.太子黨 2.青年團 與助理群組成,助理群進入政治領域這是比較能理解的概念,藍綠兩黨亦同,太子黨自然是要建構在既得利益團體的結構下,以及不利於新人參與的環境,而青年團其實是個組織型態的單位,立意良好,但帶頭的仍是太子們,而殷偉則是青年團出身,並經過馬總統專屬的"新台灣人基金會"之營隊出身,這也是藍營內可能是唯一的青年培訓來源。

  而綠營部分,青年的增補機制,則是以 1.青年軍 2.助理 3.營隊與協會為主,太子們算是少數,或許跟黨的年紀偏年輕有關,而青年軍則是因為一次一次的大選,由各縣市或大選總部招募來的青年學子,開啟了與綠營的淵源,留下來的人自然成為一份子,再來就是執政時期比較蓬勃的營隊與協會,執政時期資源較多,有各類型青年營隊與青年社團在招募成員,成了另一個增補來源,但長期來說仍然只有謝長廷前院長的新文化學生工作隊,以及中部新系的春雨基金會,仍然有運作。

  假如台灣的民主發展是長遠的,那麼政黨政治是不變的原則,而兩黨之間如果沒有什麼大變化,也必然持續存在,那麼青年的增補與訓練,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畢竟人才至上,要打仗,沒有兵也要有將,最好兩者皆有。



[延伸文章]
1. 如果K5+是一個世代,那K5是什麼?
2. 【NOWnews】台7線大戰K5 綠青年軍批:政治工作者沒必要自我貼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優先選擇 FranKC 的頭像
    優先選擇 FranKC

    優先選擇聽什麼? 陳宥亘 FrANKC

    優先選擇 Fran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