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台灣青年公民參與協會 創會理事長
綠色和平「七年級看台灣」廣播節目主持人 陳宥亘
1998 年民主進步黨為了對中國的政策,辦了第一次的中國政策大辯論,而最後妥協的結果則是隔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那場辯論總共三天,解決了民進黨的內部 矛盾,也確立了民進黨後來十多年來的路線、立場與論述,幫黨找到了一個共同前進的方向,更間接達成2000年的順利執政;14年過去了,民進黨再度進入另 一個對於中國政策的路線討論,因為他們相信這將影響著四年後是否有機會執政。
由於新主席蘇貞昌的上任,民進黨也換了一批新 的黨務主管,其中政策會執行長由前駐美代表吳釗燮擔任,他曾以學者身分提出「澳門模式」,就是兩岸透過白手套機制(如海基會與海協會),直接由行業對行 業、團體對團體進行交流,就好像春節包機一樣,由業者來主導,但現在他認為時空背景已經不同,應該透過黨內一同討論來凝聚共識。
而蘇貞昌主席的重要政見「中國事務委員會」,則是採委員會制度,成為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決策單位,並由預計恢復的中國事務部執行相關業務,因此兩單位主管的中 國政策路線也分外重要,其中委員會執行長的部分,外傳將由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擔任,而他曾倡議雙方互設官方代表處,並提出兩岸協商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但 任何有關和平協議的議題,須先透過公民投票取得台灣人民的同意,才可以進行。
除了以上兩種不同的路線,再加上提出「憲法共識」外傳將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的謝長廷前院長,以及獨派團體、蔡英文前主席與十年政綱、蘇主席的「台灣共 識」等十幾種政策路線,在這樣黨職與黨內高層都有不同意見的狀況之下,如果真的照著蘇主席所說以「討論」來取代「辯論」,那麼我想也必然是辯論為內涵的討 論會,因此倒不如比照當年電視辯論,或許也不失一個好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