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是張鐵志先生寫的文章,
(如果想知道他是誰?請點下去..)
我覺得他很貼切的分析了,
美國這幾屆總統大選的一個很大的現象,
也確實是有別於台灣的一種文化之爭,
雙方的支持者,會因為自己是自由派,或是保守派,
而有所不同的支持與選擇。
Stand for CHANGE
歐巴馬加油!!!!!!
-----------------------------------------------------------------------------------------------------
Sounds and Fury
June 9,2008
六零年代之後,南方的民主黨白人因為不滿民主黨支持民權政策並且不喜歡他們比較開放的意識形態,出走到共和黨。雷根時代進一步利用墮胎、學校祈禱等宗教和道德議題來強化這一趨勢。九0年代的柯林頓,雖然在社會經濟政策上是比較溫和保守的,但由於他基本上是六零年代反文化之子,再加上私人道德瑕疵,所以完全符合保守派對六零年代的敗德想像。「文化戰爭」一詞正式進入美國政治辭典。2000年和2004年大選,共和與民主黨的候選人,更幾乎完全符合這個文化戰爭的兩極典型。小布希執政時期,更以勝者為王的姿態,推動極端保守價值的政策,如意圖修憲禁止同志婚姻,大量補助右派宗教保守派組織、以國家安全之名限制公民自由等等。
在這個價值差異上,共和黨更進一步宣稱民主黨人那些比較自由開放的價值,是屬於「都會自由派菁英」的價值,而不能與與一般勞工或普羅大眾站在一起。
面對這場2008總統選戰中,民主黨的可能候選人歐巴馬在這場文化戰爭中站在什麼位置呢?
首先,這場文化戰爭的主角似乎主要是那些經歷過六零年代的嬰兒潮世代。柯林頓在那時吸大麻,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當時是反戰英雄,希拉蕊柯林頓在威斯理學院的畢業致詞演說使她成為全國知名女學生。而歐巴馬,那時還很小。
所以,原本部份評論家都認為因為歐巴馬沒有歷史包袱,不是越戰世代,沒當過嬉皮,再加上他的膚色可以整合黑白,所以可以超越舊時代的文化戰爭,整合美國的重大政治分歧。歐巴馬自己也是如此強調;他說:「我們代表了一種希拉蕊參議員無法代表的改變,而這部份是由於世代的差異。希拉蕊和其他人從六零年代以來就在重複進行一樣的戰爭,這使他們很難帶領整個國家往前走。」
問題是,這個看似中立的立場讓許多人批評歐巴馬除了修辭美麗外,並沒有清楚實質的價值。但歐巴馬也面臨另一種完全相反地批評。檢視歐巴馬過去的投票紀錄,他是參議院中最自由派的議員,甚至更甚於希拉蕊。而以往被視為很自由派的希拉蕊在進入參議院後,卻積極降低自由派形象,也常常積極促進跨黨派合作。所以兩人誰才是分裂者或整合者似乎面貌模糊。
投票紀錄之外,在初選過程中,歐巴馬也屢屢陷入文化戰爭的壕溝中。先是他以前在芝加哥教會的牧師批評白人,然後他自己在演說中,對小鎮居民價值的輕率解釋,被希拉蕊和共和黨攻擊為是不了解一般民眾想法的精英主義,而這正是過去共和黨對民主黨最典型的批評。的確,希拉蕊比歐巴馬更能爭取白人勞工選票。所以,歐巴馬又被描繪為一個自由派的精英,一如2004年的凱瑞,這也成為他未來大選的最大障礙。
六零年代的幽靈不會漸漸散去。歐巴馬很難超越舊的文化戰爭而不成為政治投機主義。政治人物可以務實,但不能沒有立場。當然這場文化戰爭中有真議題(如同志婚姻、宗教乃至政府的經濟管制),也有假議題(共和黨對於精英主義的抹黑)。民主黨要追求勝利,只能跳開假議題的泥淖,而在真議題上去爭取選民支持他們的價值。歐巴馬比九零年代初的柯林頓更為幸運:柯林頓之前是雷根保守主義的全盛時期,所以他採取比較保守的新中間路線;但是小布希過去的八年執政卻讓現今美國民眾的價值開始向左轉。所以,一直高喊要改變的歐巴馬有更好的機會去採取堅定的進步立場,實踐他的口號。(中時論壇版20080608)
作者建議閱讀==>
從歐巴馬談美國與台灣和解之路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archives/5813183.html
本文章引用自此
【 延伸閱讀】
2008.06.06 Barack Obama Makes History, Clinching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2008.06.04 Podemos Con Obama 贏了!!!!!!!
2008.05.31 嘻哈的 OBAMA
2008.05.03 OBAMA, my American dream
2008.03.08 We Are The Ones.
2008.02.26 VIVA !!!
2008.02.26 Yes We Can
2008.02.26 I Got a Crush On Obama
2008.02.21 OBAMAmania。
2008.02.09 奈特的詩人 / 佛洛斯特
官網:http://www.barackobama.com/
留言列表